记者 杨凌燕
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不再只是群众每年几顿的“节日大餐”,而是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群众不再只想被动接受、享有文化,更想主动参与、表现文化。2012年,“我们的文化”系列群众主体性文化活动将原本可望不可及的“文化大餐”送到了群众面前。系列活动开展以来,社会效果明显,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率、地域覆盖面和人均享有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我们的舞台我们演
在继续做好“文化诸暨·幸福民生”文艺精品下乡巡演的基础上,我市把镇乡文艺调演和文化下乡、文化走亲相结合,经过村、镇两级选拔调演,每个镇乡的优秀群文节目组成一台戏,由镇乡文化站组织下村演出和到周边镇村进行文化走亲,这些优秀节目再逐级选送到市里,在诸暨城市广场进行最为绚丽的展演,并在诸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群众由原来的观看演出转变为参与演出,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老百姓真正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和明星。
2012年,全市完成市级文化下乡200场次;开展镇级文艺调演27场次,市级调演7场次;开展镇镇之间文化走亲33场次,县市区城际之间“文化走亲”活动8次。
我们的风采我们秀
为满足群众展示自我形象、展现个人风采的需求,“我们的文化”系列还策划了许多单项比赛活动,主要有“舞动诸暨”第三届排舞大赛、诸暨市第六届 “十佳青年歌手”大赛、第五届群文作品创作大赛、第六届书画大赛等赛事,让群众在比赛中展风采、显自信。历时5个月的第五届镇乡(街道)文艺调演,共有106个节目1005人次在诸暨剧院参加了市级调演。
第三届排舞大赛历时两个月,与以往两届不同,除了农村地区,各个街道也参与其中。经过比赛带动,排舞已经风靡全市,“每日一舞”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每当夜幕降临,在大唐袜业市场的广场上总会聚齐50多人在一起跳广场舞。这些舞者基本都是大唐袜业市场里的老板娘,排舞改变了她们的身材,更加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像其他人一样,排舞让她们变得自信,自信让她们更加美丽和快乐。
“我们的文化”推动了更多的群众文艺爱好者在基层“秀”出自己的风采。像次坞镇,有10多支义务文艺宣传队,他们成为次坞镇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力军、乡风文明的代言人、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的节日我们乐
至2012年,我市已连续举行12次元宵踩街表演。布龙、板龙、擂马等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将传统节日的快乐带给市民;全民读书节暨浙江省第八届未成年人读书节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主题,开展“悦读之星”书法大赛选推、“梦想书屋”创建、“市民素质”大讲堂、知识援建军营等一系列活动;第七个“文化遗产日” 开展了“遗产知识,走进校园”、“遗产展示,走进电视”、“遗产展览,走进市民”等系列活动,并在诸暨电视台节目演播中心举行“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文化遗产日专题晚会,草塔抖狮、浣东街道十番、十里坪“西路乱弹”表演等传统文化重返舞台,给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感受诸暨传统文化的快乐。
我们的课堂我们学
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是群众,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是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所以,群众需要有学习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系列采用多种形式,让群众走进课堂,主动学习各种文艺知识和技能。一是实施基层文艺骨干千人培训计划,文化馆每周固定时间推出舞蹈、声乐、器乐、戏曲、书画等培训课,群众自愿报名,免费参加培训,同时应镇村邀请,文化馆业务干部还不定期下镇、村培训。二是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年初排出讲座“菜单”,由各镇乡文化站“点单”后,再排定全年方案。三是推出各种展览,今年先后举办了“雷锋精神”展、“潮涌浣江”系列作品展、黄良起先生碑刻拓本展、御龙宫收藏精品展等展览11场次。四是开展“文化进村入企”书画精品巡展,采用展览和讲座结合的形式,送书画进村入企的同时,给基层书画爱好者带去讲座、辅导。
我们的团队我们评
经过前几年的积极培育,我市现有各级业余文艺团队482支。今年市一级又成立浣江女子合唱团、美丽妈妈舞蹈队、文化馆民乐队、文化馆戏曲表演队等10余个文艺团队,每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并积极指导基层文艺团队的“天天练”活动。每个镇乡(街道)文化站都成立有6支以上的镇级团队,并直接指导辖区内各行政村、社区的文艺团队正常开展活动,基本实现“村村有团队、天天有活动”。下半年还组织开展十佳团队“年年评”和十佳特色村评选等活动,对获奖团队进行规范管理,发放资金补助。
2012·文化亮点
凯发一触即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