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 要闻 越视频 镇街 外宣 国内 国际 社会 健康 网评 专题 h5 新闻排行榜

有一种“老来瘦”叫肌少症——诸暨网-凯发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17-06-09 17:41:38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天魔依  审核:杜萌颖
  在机体正常老化过程中,年龄的增大往往带来进食量、活动量的减少。一些老人体重逐渐减轻,身材逐渐变瘦,自以为是“千金难买的老来瘦”。但身体的一些信号却不像是“老来瘦”所预期的健康表现。他们越来越容易疲劳,时常走不动路,拿不起东西,最麻烦的是越来越爱生病,还扛不住病。这样的人要留心,是否已经得了一种名为“肌少症”的病。
  
  骨骼肌量减少首先考虑“肌少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超重、肥胖等“富贵病”成了常见病,大家对这些名词已司空见惯。而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些老人或是瘦骨嶙峋,或是腰腹赘肉堆积、四肢松软纤细,这些可能就是肌少症患者。
  
  肌少症,即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逐渐被老年科医生认识到的老年综合征。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减退,是肌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痿症”中的“肉痿”指的就是这种病症,国内还有人把它称作“骨骼肌衰老”。目前,国际上统一把“渐进性和普遍性的骨骼肌容积丢失、力量下降伴随躯体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综合征”定义为肌少症。
  
  肌少症所致的老来瘦,当然换不来健康,这与肌肉的功能有关。
  
  任何体育活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直接影响到运动时的表现。骨骼肌是肌肉中的一种,又称横纹肌,由数以千计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亦称肌纤维)组成。正常人共有600多条骨骼肌,约占全身重量的40%。骨骼肌是身体重要的能量储藏库,可以储藏肌糖原和蛋白质,在身体急需这些物质时骨骼肌可以进行快速补充。骨骼肌还通过消耗热量调节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因此,骨骼肌的减少,带来的不仅是形体的瘦削及憔悴感,还会因肌肉无力、功能下降,导致跌倒、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发生率增加。肌少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同时,还会损害免疫功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对生育期人群有影响生育功能的隐患。
  
  老年人是重点发病人群
  
  单凭“看起来瘦”这种简单目测法,是不能诊断肌少症的。因为肌肉容量与人种、生活方式、环境影响关系很大。
  
  按照亚洲肌少症研究组的标准:骨骼肌指数男性<7.0kg/m2,女性<5.4kg/m2,提示骨骼肌量减少;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提示肌肉力量不足;步速<0.8m/s,提示肌肉功能不足。也就是说,如果存在骨骼肌量减少,并且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不足,均符合肌少症的诊断。
  
  由于目前对于肌少症的评价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综合多个研究结果来看,60岁以上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为3%至31%。老人是肌少症发病的重点人群,与人的年龄增长有关。
  
  人体肌肉有着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过程,旧肌肉不断分解,新肌肉不断生成。人年轻时,这种新陈代谢以合成代谢为主,表现为肌肉块不断增加,肌肉越来越有力,人也显得越来越结实。骨骼肌的生长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随着人体老化,骨骼肌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50岁以后每十年肌肉容量下降约15%,70岁以后每十年下降约30%,表现为肌肉块逐渐变小,肌肉越来越没力,有些人甚至出现了“蝴蝶臂”等表现。
  
  不过,肌少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老化、炎症反应等多种原因有关。其中,增龄与肌少症关系最为密切。
  
  肌少症往往伴随着慢性疾病
  
  肌少症往往与慢性疾病如影随形。目前,我国慢病管理逐渐规范化、系统化,但社会普遍缺乏对肌少症的认识。肌少症的存在会延长慢病控制的时间,对患者恢复起到“减分”作用。
  
  陈大爷因为类风湿引发疼痛不敢运动,导致全身多处肌肉严重萎缩,半年内体重下降了5公斤,这种状况在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并不少见。经过治疗,他仍不能有效恢复自理能力,还多次出现机体感染。
  
  综合评估后,陈大爷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肌少症。医生在控制关节炎的同时,让他每天增加摄入1.2g/kg体重的乳清蛋白,并鼓励他进行各个部位的抗阻力运动。半年后,陈大爷的关节症状稳定,肌少症得到改善,实现了生活自理。
  
  肌少症会将人拉入衰弱、失能的深渊,早认识、早发现、早干预是减少其危害的重要方法。因此,易感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要调整生活方式,做好疾病预防。比如,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适当摄入蛋白质;避免饱食、酗酒,增加运动,特别是抗阻力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觉得肌肉减少,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等慢病患者,以及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慢性炎症作用,食欲差、消化吸收不佳和活动量减少,往往容易合并肌少症。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除了要治疗慢性疾病,预防并发症外,更要关注体重以及肌肉容积的变化,及时到老年科或营养科评估肌肉状况。
  
  (作者赖蓓,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医师支招
  
  如何远离肌少症
  
  在导致肌少症的种种原因中,遗传、增龄等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是“可变”因素。
  
  增加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老年人每天摄入1.0g/kg至1.5g/kg体重的蛋白质,即体重50kg的老年人每天应摄入50g至75g的蛋白质(瘦肉、蛋、奶、深海鱼或虾等)。有慢性疾病的人每天应摄入1.2g/kg至1.5g/kg体重的蛋白质。亮氨酸是组成肌肉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乳清蛋白中亮氨酸含量高,老年人也可通过摄入乳制品或使用乳清蛋白补充剂来增加造肌原料。
  
  增加抗阻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容量,每周3次以上,每次20分钟至30分钟为宜。例如,快走、慢跑、俯卧撑或双手对墙撑、举哑铃、坐位抬腿等运动。由于个体差异,最好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增加维生素d摄入
  
  维生素d对于增强肌肉力量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在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增加维生素d可有效增强髋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过日晒、食物摄取(如海鱼、鱼卵、肝、全脂乳、蛋黄、鱼肝油)、遵医嘱服用维生素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
  
  积极控制慢性病
  
  慢性疾病往往伴发炎症反应及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保持肌肉容量,维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
  
  药物是改善肌少症的一种选择,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服用雄激素、肌肉抑制因子阻断剂,可以通过促进肌肉生成等方式增加肌肉容量。
凯发一触即发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凯发一触即发的联系方式    
  浙新办[1999]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5-89095158  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涉未成年人内容投诉、举报电话:0575-8909517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