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评 | 知行合一的环保观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题中之义——诸暨网-凯发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19-02-18 14:19:28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向姝
编辑:陈金伟 审核:杜萌颖
近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各大社交凯发一触即发主页上引发热烈讨论,也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当绝境中只剩下牺牲与不断地选择时,人类文明又该如何在宇宙中延续?但是笔者认为当前我们更应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共同维护好当下的生态。
人类文明发轫于自然的滋养,得益于健康的生态,根植于脚下的土壤。从生命诞生之初到学会生产,再到学会获取资源与工具直至形成人类文明,人类对地球的依赖贯穿始终,而人的一生对宇宙来说不过沧海一粟,文明的存续更是吉光片羽。续写人类文明需要我们稳稳接住祖先传递的火种,知行合一,用心守护这颗星球。
知敬畏,常怀敬畏之心点燃人类文明延续的精神灯火。从古至今,我国探索保护环境的步伐从未停止。春秋时齐国管仲就提出“山泽各致其时”,制定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荀子提倡“斧斤以时入山林”,惜取自然资源。这些原始理念对大自然有着本质的尊重与敬畏,即使经过几千年风霜也依然熠熠生辉并延续到了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铺展在社会生产生活之中,绿色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携手共建美丽中国。环保工作的顶层设计已经搭好框架,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拉好法律的准绳,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环保理念逐渐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到家,从长到幼,每个人都应有基本的人类命运关怀和环保行动。
行有尺,善行环保之事走出人类文明延续的光明里程。中国对环保问题不止于《流浪地球》式的思考,12日,nasa发布推文点赞中国为全球绿色覆盖面积增加所做出的努力。多年来,中国坚持植树造林和农业集约化发展,从图片上看,中国的版图绿意盎然,这代表着我国2000年-2017年每十年平均绿叶面积呈增加趋势。研究数据表明,在过去的17年里,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到全球总量的1/4。小至个人,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其实并不是那么遥远,也许就是丢垃圾的时候目光在分类标志多停留的那几秒,也许是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选择了低碳出行,也许是使用自带餐具渐成习惯……总之,甘当绿色践行者,不做环保行动的“看客”就是知与行的实践。
至善止,追求生态至善成为人类文明延续的永恒指引。环保问题归根结底源于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消耗,只要人类尚在繁衍,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行为就一定会发生。因此,最完善的生态保护是因时而变、不断探索的过程,环境如何变得更好将是人类长期的思考题。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跨越式前进,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环保问题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超越国家之界,直面人类本身。曾经造成4000多人死亡的伦敦毒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二战后日本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在先后遭受水俣病、骨痛病、四日市空气污染事件后,政府被迫进行环境立法,现在的日本堪称践行环保的典范;在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中国的选择是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终身追责”约束职能部门,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吹响绿色号角,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护航绿水青山。对环保问题的探索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延伸,没有终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人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是关键的一步,并且已是全人类的共识,环保工作任重道远,但,行则将至。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只是地球的过客,保护环境的意义正是让人类灵魂深处流淌着的文明有生命实体来继承,倘若真有一天我们需要带着地球去流浪,那至少在那之前我们应保护好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