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 要闻 越视频 镇街 外宣 国内 国际 社会 健康 网评 专题 h5 新闻排行榜

中意文博合作为文明交流架桥梁——诸暨网-凯发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22-08-22 10:08:45 来源:新华网 编辑:黄诗婷  审核:杜萌颖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通讯:中意文博合作为文明交流架桥梁

  新华社记者马骁 贺飞 罗鑫

  500多件珍贵文物,穿越历史长河,跨越千山万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北京,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相映生辉,共同演绎一场文明对话。

  正在中国国博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为中意两国文明交流架起一座新桥梁,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馆长斯特凡纳·韦尔热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文明之间的交流绝对必要且源远流长,这正是这个展览所展示的精神。”

  精挑细选“有意义”

  作为今年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重头项目,“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旨在系统反映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展现意大利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

  身为意方策展人,韦尔热介绍说,展览吸引意大利多家博物馆直接参与和大力支持,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精挑细选馆藏送展。

  据了解,本次送展的不少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所属博物馆。例如,罗马国家博物馆藏品“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就是首次离开意大利出境巡展。祭坛上刻浮雕讲述了著名的罗马建城传说“母狼育婴”。

  韦尔热说:“我们认为,以中意文化和旅游年为契机,向中国民众展示意大利的历史,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古罗马文明展”开展首周就有超过2万名观众参观,一个多月来已接待约10万名参观者。

  文物对话架桥梁

  在韦尔热看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展现中西方文明互鉴交流的绝佳场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展示东西方文化多样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我们可以感知不同历史时期带给我们的丰富思考。”

  以展品青铜雕塑“胜利之翼”为例,韦尔热说,意大利和中国的青铜制造方式有所不同,而观众在这里能同时欣赏中意两国的古代青铜器,“对比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青铜制造技艺,这就为展览增添了吸引力”。

  这样的中意文物对话远非首次。近年来,中意两国在文化领域一直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仅中国国家博物馆就与意大利文博界合作举办了7次展览。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21家意大利博物馆及国内17家博物馆办展,参展文物中既有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见证物,也有受到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方物品,包括中国和意大利在航海中使用的罗盘、针碗、航海图、船只模型,以及青铜器、瓷器、玻璃器皿和充满西域风格的唐代陶俑等。

  互信合作促友谊

  据中方策展团队介绍,多年合作经验促进了中意两国在文化交流领域的互信,这次“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成功举办已超越馆际交流,成为中意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

  据了解,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503件文物来华之旅没有意方文物工作人员陪同,中途还需转机。中方策展团队成员何书铱说,文物从意大利启运后,中方策展团队全程跟踪航班信息,彻夜未眠,直到展品到达北京才放下心来。

  中意双方前期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协调;在布展的过程中,意方通过视频全程监督开箱、点交和布展的过程,记录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雪花石材质的珍贵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中意双方文保人员通过视频讨论,合作修复了这件文物,使得它能够在中国与观众见面。

  中方策展人潘晴告诉记者,正是基于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意方才会放心地通过这种新模式把如此丰富的珍贵文物送到中国展出,“这充分体现了意大利文博界对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水准的肯定”。

  韦尔热表示,“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是意中双方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象征。他希望未来有更多意大利人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搭建更多沟通桥梁,共促意中友谊。

  潘晴说,通过文化交流,中外博物馆之间建立起理解和信任,不同地域的人们得以探寻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同时也从新视角看到各自文明的独特之处。“未来的中外文明对话和交流一定会更精彩。”

凯发一触即发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凯发一触即发的联系方式    
  浙新办[1999]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5-89095158  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涉未成年人内容投诉、举报电话:0575-89095170
网站地图